07年高等教育:原地踏步還是轉(zhuǎn)折點?
2007年的高等教育界出現(xiàn)了哪些引發(fā)社會關注的事件、現(xiàn)象和政策?到底有哪些能成為影響中國高等教育進程的一分子?
本報特別采訪高等教育研究專家、關注教育的學者、大學管理者以及資深媒體人士,他們對公眾關注的熱點以及沒有注意到的現(xiàn)象進行點評,并分析影響高等教育進程的可能性。
無亮點說
程方平(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、教育與科普研究所所長):
教育問題日益清晰明朗
今年高等教育的亮點不是很突出。很多問題都比較清楚和明朗,現(xiàn)在由坐而論道逐漸轉(zhuǎn)向務實。大家都去做,聲音就不像以前那么激烈。
比如,過去大家都說一流大學,現(xiàn)在看來一流大學不光是怎么學國外的,還有怎么把握自己的優(yōu)勢,中國人民大學把傳統(tǒng)書院結(jié)合在自己的發(fā)展中,這個是很好的思考。
再如,高校行政化問題,前幾年,大家從理念政策法規(guī)的比較方面關注得比較多,現(xiàn)在大家都關注實際操作。有的學校引進國外的校長,或者搞各種各樣的改革。
我認為,高校過去的本科教育有點失去自我,高等本科的質(zhì)量和特點應怎么把握,社會上關注得不多,但今年提得比較多。所以我個人感到很多高校由原來的消極應付評估變成現(xiàn)在的積極適應評估,因為評估是對教育教學改革的促進。
許紀霖(華東師范大學教授):
教育不能失去學術(shù)標準
今年國家推出了教授評級制,就是教授、副教授、講師等分為幾個等級。我們學校這兩天都在評,其中教授分4級,這和工資掛鉤。這個評級標準我把它稱為國標,即國家級項目、國家級獎勵。
這個評級制度會變成教育界沒有學術(shù)標準,只有國家標準。為了在同一職稱中達到更高的級別,教授以后會拼命去爭取國家級項目,而沒有辦法安心做學問,這個弊端會慢慢顯示出來。
對于今年高等教育無亮點的提法,我認為這并不是肯定也非否定,因為中國高教不能再折騰了。讓教育回歸教育、學術(shù)回歸學術(shù)很重要,否則,大量精力都耗費在學術(shù)以外的事情上,教育還有什么希望?應該少點國家標準的東西,讓大家耐心下來做學問最重要。
熊丙奇(上海交通大學教授):
在原來問題上的重新演繹
總體看來,教育是在原來問題上重新演繹。出現(xiàn)的一些問題、一直在提的建議,都給大家似曾相識之感,只是以新的形式呈現(xiàn)出來、借新的機會表達出來。
大學行政化問題最為激烈。首先是人事沖突,不管是張鳴事件還是張維迎事件以及安徽大學的魔芋大王事件,這些事情都是大學行政化的繼續(xù),并不是今年的新東西,而是進一步以更密集的方式顯示出來。這給大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。我相信,這種現(xiàn)象還會繼續(xù)接連不斷地出現(xiàn)。高校官本位很嚴重,影響了大學作為社會燈塔的作用。這些問題暴露出來,可以讓大家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高校行政化的弊端,但如果不能起到推動行政改革的作用,也就沒有多大意義。
其次是行政評估。今年進入本科評估的高峰年,評估是教育界關注的重點之一。北大清華復旦同濟都接受評估,而圍繞評估利弊的爭議不斷。如何淡化行政評估,而強調(diào)市場中介評價,這是困擾高等教育發(fā)展的問題。
只有?茖W歷的謝詠被廈門大學破格聘為教授,只是當前教育制度下的“靈光閃現(xiàn)”,不具有普遍意義?陀^上說,校長、院長個體,在當前有作為的空間,但這一空間比較狹窄,中國高校要改變當前行政決策力量過于強大并影響學術(shù)發(fā)展的狀態(tài),需要更多的來自政府的力量以及社會的力量來推動教育改革。政府一定要推動與學校的關系的調(diào)整,而不能固守當前這種關系。例如,減少對高校的行政評估是調(diào)整這種關系的重要方面。
高考(Q吧)改革依舊令大家關注。高考30年是今年又一大事件。在紀念高考30年中,反思高考制度的文章很多,對高考改革的建議也不少,但是,由于受到對教育公平的質(zhì)疑,高考制度的改革很難全面推開。2006年,復旦、上海交大率先進行了自主選拔錄取試點,今年招生名額從300名擴大到500名,算是改革試點的一大進步,但總體來說,高考改革尚未邁出實質(zhì)性步伐。
貧困生上學難問題正逐步解決。相對來說,比較具有積極意義的高等教育事件,一是免費師范生政策。這給一些學生提供了免費讀書的機會,同時可促進師范教育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不發(fā)達地區(qū)的師資力量問題。二是國家加大國家助學的力度,這對切實落實“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”有重要意義。但是,在解決貧困生上學難的過程中,民辦高校學生的不平等地位和對貧困生采取評議方式確認等也表明,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更大的努力。
我們期待教育每年都能發(fā)生一些新的變化,并將這種變化導入一個良性循環(huán)。但是還有如自主招生、培養(yǎng)成本等問題沒有進展。這些問題,其實需要我們總結(jié)以前改革的經(jīng)驗教訓,在新的改革中,朝解決問題或者更好的角度發(fā)展,只有一步步沿著正確的改革方向邁進的改革,才可能使高等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,并由此推動整體改革。沒有這樣的改革,一味等待整體、宏觀的解決方案,是不現(xiàn)實的,也是不利于中國教育發(fā)展的。
王曉漁(同濟大學副教授):
謝泳僅是個案
今年中國高等教育不進反退,近兩年被反復批評的學術(shù)行政化愈演愈烈,希望學術(shù)行政部門去行政化就像盼望一個人拔著自己的頭發(fā)離開地面,基本是不可能的。
像北京大學也迫于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的壓力拆除三角地信息欄,說明“大學之大,已經(jīng)容不下一個信息欄”。這種狀況怎么可能有大師?即使有鳳凰,在這種雞窩里也多半忙著與雞爭食。
張鳴事件更能代表中國高等教育的普遍狀況,而謝泳事件僅僅是個案,總而言之,兩個事件都無法對中國高等教育產(chǎn)生影響,因為高等教育還是“由上而下”地管理,學者的抗爭或者個別院校的微調(diào)只是死水微瀾。盡管如此,陳丹青、張鳴等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批評,依然值得我們關注。
呈現(xiàn)拐點說
潘懋元(廈門大學教授):
更加注重教育公平
今年高教界最有影響的大事是政府更加注重教育公平,主要體現(xiàn)在對困難學生的資助上,今年是力度最大的一年,不僅如此,范圍也由原先的公辦大學擴展至公辦的高職、高專院校,讓更多的困難學生享受受教育的權(quán)利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目前在普通大學、高職高專學校就讀的困難學生要多于在重點大學就讀的困難學生。但是,工人、農(nóng)民子弟能進入重點大學就讀的數(shù)量還在相對下降。
周洪宇(華中師范大學教授):
土地置換是化解高校債務問題的有效途徑
今年最有影響的事件是高校尋求用土地置換的方式來償還高額貸款。像吉林大學提出用土地置換的方式來還貸,并得到教育部的同意,但是國土資源部卻有不同的意見。一方面是教育部稱高?梢酝ㄟ^校園土地置換的方式解決高校債務問題;另一方面是國土資源部又強調(diào),高校不得擅自轉(zhuǎn)讓國有劃撥土地。政府兩個部門形成PK的局面。
對于某些高校來講,目前的債務問題非常突出,如果高校不能順利化解目前的債務問題,那么這筆債務勢必變成政府買單,政府買單就是老百姓買單。
在銀行方面,如果債務問題不順利化解,銀行也面臨著很大的金融風險。高校債務不化解,對社會、政府、銀行、學生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。地方政府支持高校,高校經(jīng)政府批準將原先無償劃撥的土地掛牌上市,將出售土地所得的30%~40%交給地方政府,地方政府又從中拿出5%~10%來用于當?shù)氐慕?jīng)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,以改善當?shù)氐褪杖爰彝サ淖》繂栴},這是一種多方共贏的方式。因此,用土地置換的方式來償還貸款是化解高校債務危機的一個可行的、有效的途徑。
對于高校土地置換還是要區(qū)別對待,目前很多高校在城市中心區(qū)域有一個老校區(qū),由于發(fā)展的需要,又在城市邊緣購置土地建設新校區(qū)?捎糜谥脫Q的土地,應嚴格局限于高校處于城市中心區(qū)的老校區(qū),而新建設的校區(qū)土地是應該禁止置換的。
高校用土地置換償還貸款的方式也不會刺激高校的貸款需求。首先由于高校債務嚴重,債務已經(jīng)達到學校資產(chǎn)的40%,已經(jīng)處于不安全的狀況,這遏制了高校的貸款欲望。其次,政府教育管理部門也對高校增加貸款實施了有效監(jiān)控。銀行為了防范風險,對高校貸款也采取了緊縮銀根的措施。
高校的債務問題是歷史形成的,主要是滿足老百姓接受高等教育的強烈要求、抓住機遇加快發(fā)展、高校本科評估的壓力造成的。風險總的來說還處于可控的狀態(tài)。高校這些年近3000億元的貸款也形成近1萬億元的國有固定資產(chǎn),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。因此高校貸款是合理的、必需的、必然的,也是有一定風險的,但成績還是主要的。
高等教育也要引進競爭機制
今年高教界最有影響的事件一個是本科評估,另一個是張鳴、鄒恒甫事件。
張鳴、鄒恒甫事件為行政權(quán)力和教授權(quán)益矛盾的激烈體現(xiàn)。如果要保證大學的自由發(fā)展,必須采用教授治校的方式,強調(diào)學術(shù)標準而非行政標準。但是現(xiàn)在的情況是,行政化不是越來越削弱,而是越來越強化,張鳴、鄒恒甫事件可以啟發(fā)人們更多思考這些問題的癥結(jié)在哪里?什么叫大學?從事大學管理的人應該好好考慮一下這個問題。
大學應該把追求真理作為自己的目標,以傳承古往今來的知識為己任,帶領學生追求新的知識和真理。行政權(quán)力過大是不合理的,教授的獨立性、職業(yè)保障應該受到保護。
從根本上講,解決大學行政化問題的途徑還在于大學多元化,不僅僅有公立大學,也應當有私立大學,將競爭機制引入到大學中來,F(xiàn)在大學之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競爭